红色文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导航 > 红色文财 > 正文

续写十九大,梦想新时代 ——王光一

发布时间:2018-06-12 00:00:00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经济学院学生党建工作中心 宣传部

北京时间2018年4月13日,星期五。

我坐在图书馆的一个偏僻的角落,重新学习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放下手中的书问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二十四年了,我的初心又是什么呢?

一九九四年,在贵州西南部的一个偏僻山区里,一间茅草屋下,我出生了。

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在这一年正式施行。

1月5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宣布:北大方正集团研制成功了高档彩色出版系统。这一系统标志一场彩色印刷革命的开始,同时外国公司独霸中国彩色印刷市场的历史已告结束。

8月21日台风弗雷德,在瑞安梅头镇登陆,正面袭击瑞安,中心风力12级以上,造成百年未遇的严重灾害。

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2月19日香港回归倒计时牌在天安门广场矗立。

原来我出生的这一年发生了这么多大事。二十多年过去了,旧时代的日子宁静却美好。

父亲是一个砖窑厂的工人,砖窑厂离小镇很远,为了生活方便,父亲在砖窑厂的后山里用茅草搭建了一个新家,门口是一条小河,夏天的时候下大雨,山上苞米地里的玉米全被大雨冲走了,有些冲到院子里了,有些顺着小河流进了大河,父亲看着冲走的玉米急得捶胸顿足,眼看一年的庄家收成又没有了,脱掉上衣跳进洪水里打捞冲下来的玉米,那时候真害怕父亲会被洪水冲走了。

天气晴朗的时候我可以和父亲一起去砖厂,看着父亲工作。挖下一堆黄土,锄头敲散成泥沙,浇上水,挽起裤腿,在黄土堆上来回踩,用手捧起一块像和面团一样揉搓几下后,双手将泥团举起,向下砸入一个砖块形状的盒子中,用一根钢丝绳像锯子一样的锯掉多出来的泥,取下木盒子,一块砖就算做成了,放到边上一块一块堆好,晒干后再运到砖窑里用碳火烧,砖窑里又热又闷,有时候火候不好,烧出来的砖一堆黑的一堆黄的,能以好价钱卖出去的砖只有一半。

到了该上小学的年纪了。学校教室是一栋二层的小平房,墙上的漆早已掉的干干净净,地板上的水泥也裂开了几条缝,桌子上刻了一条深深的“三八线”,留下了不知多少届学生的印记,坐的是长条凳子,讨厌的同桌上课时不认真听讲老是扭屁股,扰乱别人之后得意的笑了。

每天早上十点钟上课,有一个布依族村子离学校很远,天不亮就要起床,自己做早饭吃了还要带午饭赶到学校上课,在路上要是偷懒多休息一下,到了学校准得迟到。从我家到学校的路是一条凹凸不平的马路,天气晴朗一刮风全是灰尘,一下雨全是稀泥,到了学校个个摔得全身都是泥,披在身上的蓑衣也是泥。

记忆的日子随记忆远去,怀恋只会使时光更加蹉跎,唯有开怀迎接新未来。

习主席说:“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和建设者。”从我的出生到现在的成年,新的时代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从粮食的自给自足到袁隆平杂交水稻的增产量产,从工业制造业的手工劳作到机械自动化的生产,从真正的黑色黑板到绿色铝制黑板再到多媒体多功能屏幕放映,从马路到公路再到高速路的交通变革。我们见证了一个大国的崛起。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和建设者”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在见证历史变革的同时,应该不忘初心,努力建设下一个新时代。我们建设的新时代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也许是公交车上的尊老爱幼,也希望自己老了以后不要为老不尊倚老卖老。

也许是见义勇为打抱不平的侠肝义胆。

也许是路人摔倒了我上前扶他一把换来的是一句真诚的谢谢的友善。

也许是粮食店老板买给我一桶真正无害的食用油的诚信。

也许是法槌敲下的公平正义。

也许是“人民的樵夫,不忘初心,上山寻路,扎实工作,廉洁奉公。牢记党的话”为人民服务的爱岗敬业。

也许是“炼铁翼神箭,铸蓝天长城”的长空利剑。

也许是“乡愁不改,血脉不断”的赤子之心。

也许是“日出高原,牛满山坡;家在玉麦,国是中国。高原隔不断深情,冰雪锁不断春风。河的源头在北方,心之所向是祖国”的中国心。

成长在新时代的大学里,像生长在温室里的花朵,是一件幸福的事。但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日晒,只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习主席说我们新时代的人民要有信仰,国家要有力量,民族要有希望。信仰是信任所在、是价值所在、是我们自己不惜一切捍卫的根本信念。信仰能带给人正能量,传播正能量,符合社会道德。我们大学生是国家民族的未来,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续写十九大,奋力谱写新征程,大步跨向新时代。

作者:王光一

专业:15级管理科学

学院:管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