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科建设 > 正文

理论经济学科建设方案

发布时间:2016-12-11 00:00:00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经济学院

1.政治经济学

(1)在培养目标和办学方向上突出特色。本学科要在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中,突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主导地位,努力使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把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以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拓宽理论视野,广泛涉猎学科前沿研究成果,夯实学科理论基础。

(2)在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上突出特色。本学科将围绕学科建设规划,一方面,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加大现有教学科研人员的培训进修力度,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优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对符合学科发展规划、又可以转化为本科生、研究生教学成果的科研项目,加大扶持和鼓励的力度,打造一批省级乃至国家级精品课程。

(3)在制度创新和严格管理上突出特色。本学科将规范对硕士生导师的遴选和定期考核工作,提高导师的责任感,确保指导到位。在培养过程中,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统领作用,对学位课程考核、学期总结、思想政治考核、终期考核等各个培养环节,都将加大管理力度,牢牢把住学位论文的质量关。

2.西方经济学

(1)精心凝炼学科方向,形成自身优势和特色

①经过多年积累,已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学科方向(如新制度经济学)要继续坚持,并且要着眼长远,不断发展和创新,使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突出。

②一般学科方向应根据学院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总体规划,科学预测本学科方向发展趋势,瞄准社会需求,在理性分析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位置和突破点,通过凝聚与凝结,创新与突破,动态的整合与发展,逐渐使学科方向相对集中和稳定,使之与学院总体规划中确定的方向吻合。

③新兴学科方向或交叉学科方向要通过引进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及学术团队,高起点、高规格加以建设,迅速抢占学科发展的制高点。

(2)实施人才战略,切实抓好学科队伍建设

①本学科点将根据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科学地设立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等学科岗位,制定并出台各岗位的遴选标准和管理办法,建立并完善一整套激励、竞争与约束机制,积极为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依靠这批领军人才,汇聚学术团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带动学科跨越式发展,迅速提升学科整体水平。

②本学科点将逐步改变原有的学科队伍建设模式,向“学科(学术)带头人+创新团队”的建设方式过渡。围绕重点学科建设和学科基地平台建设的需要,组建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术团队,制定明确的学术团队建设目标任务,实行学科(学术)带头人负责制,明确责任人,签订责任书,责、权、利相统一。通过这样的建设方式,使本学科每一名教师都有明确的研究方向。

③本学科将相应调整人才评价系统和指标体系,使之向学科建设倾斜,向学术团队建设模式倾斜,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有利于人才在各自舞台上大展身手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舆论氛围,激发他们参与学科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科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3)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工作,以重大科研项目为纽带,带动学科快速发展

①本学科将继续坚持并完善科研工作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调动广大教师投身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②本学科将加速推进与湖北省、武汉市的有关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积极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加大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力度,形成学科建设与经济建设良性互动机制。

③本学科将认真抓好国家、湖北省、武汉市各类纵向课题及各类基金项目的申报工作,要多方联络,及时获取信息,提高命中率,确保立项数量和项目档次有较大幅度提升。对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大攻关项目等有重要显示度的项目,本学科将整合其他学科的力量联合申报、联合攻关。

④本学科将重视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的接轨,对在教学中能否及时反映最新科研信息及成果有明确的要求,把教学中能否反映最新科研成果作为对教师评估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活跃的科研活动,促使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不断更新。

3.中国经济史

(1)坚持“总体规划、分层建设、增强优势、突出特色、重点突破、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学科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重点学科建设为突破口,以学科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学科基地建设为支撑,以重大科研项目为纽带,以科学规范管理为保障,切实提高学科建设实效和水平,不断增强我校学科的竞争优势和学校整体的竞争实力。

(2)加快学科基地建设步伐,为学科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撑。本学科将在中国经济史方面保持群体优势,在学科主干上联合出拳头产品,继承发扬原有学科的优势研究方向,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并形成特色,保持新中国经济史在全国重要研究基地的地位。在中国近代经济史方面,保持现有的特色领域,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申报省级乃至国家级重点学科基地。

(3)重视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本学科将认真学习、借鉴、吸收国内外高校经济史学科建设的经验,努力促进本学科建设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接轨,积极参与、举办地方性、全国性、国际性的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的著名学者来校讲学;创造条件与国内外的知名大学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如联合培养硕士生、联合承担科研项目、互派访问学者等,吸引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参与本学科点建设。通过加强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不断提高本学科的学术地位和社会知名度。

4.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围绕本学科的研究课题,在理论研究的同时,开展政策与对策研究,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本学科将加强与实际工作部门的合作,通过咨询报告、合作研究等形式为决策部门和实际工作部门服务。

(2)在研究手段上,要充分发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学科优势,大力开展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同时注意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的结合。

(3)要进一步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过已建立的国际间长期的合作关系,拓展对外合作渠道,吸收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的研究方法。

(4)在教学方面,本学科将结合新兴学科特点,通过开设新课、专题课程、举行学术讲座等多种形式,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讲授新学科和跨学科研究的方法与进展等。

(5)在学科队伍建设上,将吸纳有本学科理论和实践功底的人才,凡是能对本学科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对本学科可持续发展有益的教研人员,按本学科发展需要引进。